閱讀評比文的正確姿勢
小二碎碎念

閱讀評比文的正確姿勢

這篇是給跟小二一樣,喜歡較真的客倌看的

現代人買東西前先上網找評價已經是非常自然的動作了,單篇的開箱文也早已不稀奇,越來越多的評比文出現在網路上試圖直接跟你說哪台最好,甚至小二自己網站流量最大的文章就是這類文章,例如像是空氣清淨機的2018評比文平均每天的閱讀量至少都2000-3000。而網路上各式各樣的評比文(至少小二碰過的類別),也多少都有稍微看過,個人是覺得裡面或真或假、或誠懇或偏頗,當然每個人的文章都多少會有自己的立場在,就好像小二是非常走實測數據派,幾乎完全不談感覺這種事,先把規格攤出來再說,而有的會比較重視某些特點,有的則是品牌忠實擁簇等都不一定。

不過有件事小二自覺滿值得分享:就是小二是怎麼閱讀評比文的,如果你認同這樣的閱讀法,也請你有空時用同樣的方式閱讀小二的文章,並給小二改善文章的建議:D

通常一篇評比文裡面,行文的邏輯大概就是羅列幾台機器,每台機器可能各自打個分數或是給個評語,最後會產出一個TOP5或是最推薦之類的名單,這種寫法基本上沒有甚麼問題,但小二通常會特別注意下面幾點,如果這幾點做的好,大概都是值得一看的,反之大概就可以按上一頁離開了XD:

1.評比的項目選擇是否合理

評比的項目一定是要圍繞在機器本身要完成的目標,以及需要付出的代價上,例如空氣清淨機可以不看潔淨效率嗎?而如果事情做的到,但機器有難以接受的缺點也是不合用,例如掃地機器人可以不管他回不回的了家嗎?當然一篇文章不見得可以全部事情都談到,但一定不能什麼都沒談到,有些核心的部分是一定要有的:

  • 清淨機:清淨效率、音量、價格耗材等
  • 除濕機:除溼力、音量、能耗等
  • 掃地機器人:清掃效果、音量、偵測與脫困能力等
  • 吸塵器:清掃效果、音量、易用度等

如果項目選擇的不夠周全,那文章就會產生一些盲點,譬如清淨機的評比若都不看音量,就很可能會主推到一些很吵的機器,不過即使如此,文章都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至少可以知道不同機器在效能上的差異,只是對於結論心裡先有個底就是了。

2.參與評比的機器選擇是否妥善

如果今天評比掃地機器人時,拿來比較的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白牌,那選出來最好的機器也只能稱的上白牌中的霸主,又有甚麼意義呢?所以如果你看到一篇評比文,裡面的機器都沒聽過,或是知名主流品牌的機器都沒有,可參考性自然比較不足

 

再來就是有沒有拿同一等級的機器出來比,如果我拿10年前的日立6L除濕機跟今年的某白牌12L除濕機相比,一定會得出白牌除溼能力又強又省電的結論,但這有意義嗎?又或者拿老iRobot 5系列出來比較隨便一台新的規畫式掃地機,都會覺得蠢笨如牛,所以要比就一定要拿目前還在線上販售,且定位/售價/性能足夠接近的機器來比才有價值,

至於那些莫名其妙就丟個5台或10台出來,然後標榜這就是台灣目前TOP5或是TOP10的機器的,基本上就只是篇農場文

3.對於結論與評語,是否有足夠的客觀證據支持

在單一項目上,誰比誰好不會是口頭說說就成立,而是需要去證明的,當我說A機器比B機器安靜的時候,一定是在同樣的條件下測出A的分貝更低;如果我說C機器比D機器效率高,也一定是在同樣的環境下做過同樣測試,當然家電產品因為有制式檢測標準,所以有一些已經非常有參考價值的資訊在了,像是清淨機的CADR代表著清淨機的最大效能、除溼機的EF值代表長期使用的功耗表現等,這些一攤出來很多東西就一翻兩瞪眼,當然這種指標也不是不能被挑戰,只是既然是普遍被採用的指標,背後必然有周延的邏輯,不可能一句CADR不重要,或是EF純參考就可以混過,而是這些機器需要提出自己為何可以是例外的說明。

而對於機器間的綜合評比就比較多與作者本身的立場有關,市面上真的沒有那種一台打遍全世界的機器,偶爾才會出現一次像是Dyson改變無線吸塵器這種事,畢竟大家的RD都不是花瓶,所以產品間只有側重跟取捨,吸力強一點的大概就會吵一些,安靜又效能好的多半很貴,所以評比文的推薦是否可以直接採納,就看你對於自己的需求有多少理解,以及對於作者的立場有多認同。

簡單來講,當你想找評比文的時候,看他有沒有滿足下面這三個條件,就是找對的第一步

  • 評比哪些項目,是否重要
  • 找了那些機器,是否公平且有代表性
  • 如何證明自己的評比合理,是否足夠客觀與合邏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