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不夠涼?搭配電扇或循環扇效果更好
小二碎碎念

冷氣不夠涼?搭配電扇或循環扇效果更好

人為什麼會覺得涼呢?其實跟自己人體的散熱有關,通常來說透過排汗揮發把熱順利散出去之後就感覺涼,反之越熱、越濕的環境就會因為散熱不易而感覺越悶,舉例來說同樣是32度,台灣跟日本的體感就完全不同

颱風剛走,放晴之後的這兩天完全就是一個熱,相信絕大多數的客倌都已經在使用冷氣,有時一不小心冷氣噸數買的不夠,怎麼開都覺得不夠涼,很多客倌都知道趕緊配個電扇就有可能變涼爽

為什麼呢?常見的一種理解是電風扇可以幫忙室內空氣對流,讓遠離冷氣口地方的溫度也可以稍微下降,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在,涼爽本身其實並不只是單純的溫度低而已,所謂的涼爽,其實在講的是熱舒適度(thermal comfort)以及有效溫度(effective temperature),原則上熱舒適度就是人對於當下環境冷熱程度的理解感受,可以分成從+3分的炎熱到-3分的冰寒,對我們來說最舒適的可能就是+-0.5這個區間,不冷也不熱

  • +3 hot
  • +2 warm
  • +1 slightly warm
  • 0 neutral
  • –1 slightly cool
  • –2 cool
  • –3 cold

為讓客倌容易消化,小二先直接跳到影響這個分數高低的因子

  • 個人相關:衣著量、活動量
  • 環境相關:溫度、濕度、風速、平均輻射溫度(這個可以先不管)

其中個人部分穿越多、活動越激烈就感覺越熱這點非常好理解,環境部分的話則有3個相當容易造成影響的因子,也就是溫度、濕度與風速,這點相信大家生活中的經驗都可以理解,而溫度與濕度的關係就可以參照下圖有底色的部分:

從上面的圖可以看到,只要溫度達到23.5度左右,不管濕度多高人都會覺得涼爽,而人體的舒適區域在濕度大約60%的時候,溫度需要低到25度左右才會達到;而當濕度可以控制在40%的時候,大約28度就已經快要達到舒適區了,像這種不同的溫溼度組合但都可能到達熱舒適區,就是所謂的有效溫度,同樣的有效溫度可以是不同的溫溼度組合,甚至風速也會有影響,不過加入風速這個變因之後就會變成下面這張讓人看得很吃力的圖

簡單來說就是空氣流動的越快,就可以讓有效溫度,或說感受的溫度下降,套到現實中就是即使不開冷氣,單純的開電風扇也會覺得有涼爽感,但當悶(濕度)熱(溫度)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吹電扇只覺得都是熱風完全沒有任何改善。

說到這就覺得台灣規定營業及辦公場所室內冷氣平均溫度保持在攝氏26度以上,這點還滿瞎的,因為26度假設濕度80%,其實還沒到舒適區呢XD

小結與小知識

在夏天室內的溫度動輒破30度下,想要有涼爽的居家生活就需要將有效溫度降下去,而做法就是降溫、降濕、增加風速這三件事(當然,你要脫衣服降低衣著量小二也沒意見)

這也就是為什麼夏天讓電風扇跟冷氣搭配效果會更好的原因,當冷氣本身噸數不足,溫度降不太下去,或者是希望省一點電不要開太冷的時候,增加風速就可以有效的輔助滿足達成熱舒適,又或者很多客倌冷氣喜歡開除濕模式,因為聽說又涼又省電,但因為除濕模式通常會鎖住風速為低速,所以不見得真的比冷氣模式感覺更涼爽,而若想要更涼一點,開電扇就有機會滿足你的需求囉

延伸閱讀

ANSI/ASHRAE Standard 55-201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