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bot的i7+跟S9+怎麼挑?
近年來掃地機器人的進步,基本上都是體現在幾個方面:
- 覆蓋的更好
- 掃過更乾淨
- 更長的續航應付大空間
- 更友善好操作的APP跟功能
各品牌基本上都在這些面向上努力,但當這些都做到一定水準之上之後,還要能夠再更進一步就很不簡單,而iRobot從i7+開始搭載的自動集塵底座,就成功讓掃地機器人的價值更往前了一大步
iRobot雖然並不是第一個做集塵底座的品牌,過往像是Toshiba或是Ecovacs等都有過類似設計的產品,不過iRobot把整件事做的非常自動且平順,且搭配的是【可靠】的掃地機,讓使用下來的體驗很好,也因此目前來說在不設限預算下,個人確實會把iRobot搭配自動集塵底座的i7+/s9+列為優先推薦
而至於這兩台產品具體該如何選擇呢?小二接受iRobot的委託,來專門寫一篇文幫各位客倌分析看看囉
既然都有自動集塵底座,所以這兩台的比較就會回到做為一台掃地機器人,究竟基本功夠不夠扎實,也就是這些項目上:
- 覆蓋的更好
- 掃過更乾淨
- 更長的續航應付大空間
- 更友善好操作的APP跟功能
覆蓋表現:S9+邊角覆蓋顯著較好,但i7+的脫困能力更佳
覆蓋是掃地機器人的核心能力,必須要能夠盡可能的吸過家中每一寸地板,而覆蓋要好就包含了兩個項目
- 夠聰明:能辨識並有效率的走過盡可能多的地方
- 敢挑戰:面對比較狹窄甚至障礙環境遮擋,能夠挑戰並順利通過
其中s9+與i7+都是搭載iRobot的iAdapt 3.0系統,在軟體面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也都會通過床裙、窗簾這類假性障礙進行清掃,節省很多力氣
但兩台在造型上的不同決定了一些細節的差異,i7+使用標準的圓型設計,可以看到面對角落,邊刷並沒辦法掃到最角落的位置,而圓形造型則讓讓牆邊雖然通過卻無法完整吸到(可以想像此時左邊牆邊並沒有被吸到)
相較之下s9+的D型造型,除了可以完美貼合角落外,前置的滾刷也讓牆邊能夠順利覆蓋完整
實際沿牆可以看到,算是很穩定,而對於牆角的貼合也相當的確實
不過有好處自然也會有缺點,相比於圓型設計,D型造型因為機器迴轉半徑的問題,在比較複雜的地形上,卡到的機率會較高,又或者是需要更寬確保能夠輕鬆迴轉的開口才會進入
而以小二實際使用過960/980/i7+/s9+的經驗,iRobot設計傾向讓機器盡可能地進去每一個地方,所以很偶爾s9+會發生卡住的狀況(但要說比起很多品牌其實脫困表現已經算很不錯了)
清掃表現:S9+勝出
掃地機器人走過的地方不代表就掃乾淨了,而i7+與s9+的另一個較大的差異就是在清掃表現上,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帳面上的吸力提升外,其實是在滾刷的改變上, D型造型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放得下更長的滾刷,可以看到相較i7+,s9+的滾刷長度提高了約30%
為什麼滾刷長度會影響打掃的乾淨程度呢?因為機器在弓字型折返清掃的時候,其實滾刷通過的面積都會有部分重疊,掃地機就是透過這個重疊,在確保覆蓋的同時也提高清掃成果,所以滾刷越長代表滾刷通過的面積重疊程度越高,同一個地方幾乎都會確保來回各被吸到一次
再加上前面所提的邊角覆蓋程度差異,也無怪乎兩台的清掃表現確實有一定差距,以掃地機器人的標準來看,如果說i7+掃完的乾淨程度是中上,那s9+就稱得上是頂尖的一批
i7+的地面清掃表現
超耐磨 | 花紋磚 | 毛地毯 | |
麵粉5g | 3.5/5.0 | 2.6/5.0 | – |
米粒20g | 18.4/20.0 | 17.1/20.0 | 17.0/20.0 |
S9+的地面清掃表現
超耐磨 | 花紋磚 | 毛地毯 | |
麵粉5g | 4.5/5.0 | 3.0/5.0 | – |
米粒20g | 19.5/20.0 | 18.5/20.0 | 16.0/20.0 |
新增比較項目:麥片100g
機器 | 超耐磨 |
i7+ | 第一趟:85g/100g;第二趟增為99g/100g |
s9+ | 單趟完成,98g/100g |
超大量麥片的清掃測試,除了看到S9+的邊角打掃確實很棒外,也突顯了2項掃地機重要,但一般很難被測出差異的特點
- 擊飛:大量且具一定體積的髒汙,其實在清掃過程中很容易被邊刷擊飛,而一旦被擊飛到已掃過的位置就代表機器不會再回去清掃了,所以擊飛的越少,掃的就會越乾淨
- 集塵盒容量:當汙染髒污多到一次就會塞滿集塵盒時,一般的掃地機就不得不停下求援,這兩台具備集塵底座的,可以立刻回底座處理完繼續工作。而S9+標配的0.55L集塵盒,還能直接裝下這100g的麥片堆
續航表現:平手
兩台的續航都是120分鐘,且都支援回充續掃,所以即使是很大的空間也不用怕,原則上120分鐘的滿電出發,大約可以覆蓋室內四房兩廳約40坪的空間沒有問題(實際清掃坪數約25坪)
音量表現:表現接近,i7+略優
S9+在1公尺處的運轉最低會來到約65dB,這個數字比起i7+的67dB略優一些,但要提醒這個音量確實不能說吵,但也並非十分靜音(沒辦法,要有足夠的吸力一定會有對應的音量在),而如果使用細緻清掃的話,音量還會再更高一些(70dB/75dB)
所以如果對於音量很敏感的客倌,個人還是建議盡量多透過排程安排在沒人的時候進行清掃,充分利用iRobot不需要人為介入的優點
友善好操作的APP跟功能
做為目前線上銷售的機種,自然搭配的是同一套的APP,iRobot的APP設計上算是還不錯,操作幾乎不會碰到障礙,在幾次清掃行程後,就可以在APP引導下完成地圖的分割
而一些目前比較主流的功能,例如指定區域清潔或劃區設定禁區等都是ok的,
例如下面這項標靶清掃功能,就可以把清掃的單位細到像是【沙發】、【餐桌】等級,在臨時有需求的時候可以讓機器人更快到你指定的地方
禁區部分最小可設到20cm*20cm,設定後機器人就不會進入清掃,對於寵物水碗等小範圍區塊都可以預先加以排除
最後,自然不能不提跟自家拖地機M6的連動,自動先掃後拖,讓你懶出新境界!
與Google Assistant的整合
智慧音箱也發展了一段時間,像是常聽到的亞馬遜Alexa或是小米的小愛同學,都是可以透過連結相關產品後,再用語音的方式進行一些操作。目前iRobot可以連接wifi的產品例如9系列/e5/i7/s9/M6等都可以與Google Assistant / Alexa / IFTTT做整合
所以你只需要花個1,000多買Nest mini,就可以使用語音的方式啟動/停止iRobot掃地機,以Google Assistant為例,可以操作的指令就包含下面幾種:
- 啟動清掃
- 暫停清掃
- 取消清掃
- 回充
- 指定區域清掃
- 定位機器
實際的使用可以參考小二用嘴打掃的影片,有的時候忙著包尿布直接吼一聲「Hey google!開始打掃」就會感覺真的是挺方便的XD
但真的要說,這個操作其實還是比較偏向單點操作,純粹解放雙手改用嘴砲,真的要達到【智慧】的程度,還是與IFTTT的搭配,所謂IFTTT就是IF This Then That,只要把設備都連進這個平台,就可以實現很多有意思的連動。
舉例來說,【if我拿著手機回到家,then強制讓掃地機器人結束打掃回充】,又或者【if我在家接通電話,then暫停吸塵直到通話結束】,像這種的操作就比起單純的語音控制更智慧、更自動啦
說完這些,關於這兩台產品的單機介紹,可以參考小二之前的實測文,基本上S9+再加上M6,已經稱得上是目前市場上掃拖組合的頂點,除了最大化清潔效果外,也非常的自動(先掃後拖,掃完自動集塵),需要人工處理介入的部分相當的少。
而如果價格實在有入手難度的話,退一步選i7+甚至更入門的960來連動也是一種選擇,但當然預算能攻頂是最好啦XD